冒用信用卡多少钱会被起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,尤其是随着线上支付的普及,信用卡被盗刷的风险也随之增加。如果盗刷数额较小,是不是就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呢?信用卡网从法律的角度出发,为您深入解析冒用信用卡的金额与法律的关系。
一、小额盗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吗?
1、 盗刷金额的界定。在中国,银行卡盗刷达到500元以上就构成了盗窃罪,此前有报道称,美国对信用卡盗刷金额进行了规定,只要盗刷的金额达到100美元(约合人民币500元)以上就会构成犯罪,不属于民事责任范畴,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,盗刷金额的数量界定是存在的。
2、刑事责任的追究。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规定,盗窃罪主要看盗窃财物的价值,500元收押,5000元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,不满5000元或者不易计算财物价值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如果盗刷信用卡金额达到500元以上,就会受到刑事处罚。
3、 民事责任的追究。除了刑事处罚,盗刷信用卡金额不足500元也会受到民事处罚。持卡人可以要求停止付款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,商户也需要承担损失,因为他们在交易时未能使用类似CVV码或安全商户账号等具有保证作用的安全措施。
二、冒用信用卡的量刑标准
1、罪名界定。冒用他人信用卡,涉嫌信用卡诈骗罪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,对于冒用信用卡造成的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,应当依法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处或者单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应当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;构成犯罪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,应当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处罚金。
2、 具体判罚情况。按照《最高人民法院 等四部门关于依法惩治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通知》的规定,如果涉及信用卡盗刷,逃废债等多种情节,欺骗数名持卡人,数额达到十万余元,则属于情节特别严重,依法应予严惩,曾有案例判处10年有期徒刑。
3、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。冒用信用卡的行为,既触犯了刑法的规定,又会引发民事赔偿义务。因为持卡人不仅可能被盗刷,还可能遭受个人信息泄露、信用记录受损等风险,需要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、维权成本等,商户也面临不必要的诉讼纠缠,所以被害人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。
三、如何防范信用卡盗刷
1、加强密码管理。设置更为复杂的密码,如字母、数字、特殊字符等的组合,定期修改密码,避免使用与其他账户相同或者过于简单的密码。
2、加强账户保护。绑定银行卡账户时,需要注意选择正规的管辖范围、服务安全保障等因素,可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,提高交易安全性。
3、严格防范钓鱼网站。在交易前需要认真查看网站是否有“HTTPS”安全链接,用户保持警惕,避免受到钓鱼链接骗取信息。
冒用信用卡的金额与法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。无论盗刷的金额多大,盗刷信用卡行为均会触犯刑法,也会受到民事责任的追究,使用信用卡时,时刻加强安全意识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对于可疑交易必须保持警惕并及时维权,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。
银行、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也应加强技术保障和管理,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,交易安全可靠,共同维护好用户权益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